【最美风采】邹锦华

日期: 2019-06-11

   

   邹锦华阿姨入住余干老年公寓一年了。5月中旬,我来到邹阿姨的房间,和她拉家常,了解到她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……

  

   邹阿姨1938年出生于余干杨埠邹源。在她儿时的回忆中,家乡邹源是个美丽的村庄。她有8兄妹,排行老三。1948年,她上小学读书,转过年来,余干就解放了。不久父亲病故了,父亲去世时只有34岁。父亲去世后,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她母亲的肩上,也使她在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感觉到了人生的艰难。当时邹阿姨只有12岁,小学二年级都未读完的她只能辍学在家,帮助母亲做家务,照看弟妹。


   

   1950年9月,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。为宣传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的道理,家乡成立了文艺宣传队。邹阿姨对文艺很好奇,便加入了宣传队,有幸当上了一名小演员,从此加入了革命队伍。刚刚解放,百废待兴,当时家乡没有卫生所。1951年,邹阿姨被组织上调入邹源区卫生所工作,19533月又调入上饶专员公署公安处直属大队卫生所。次年,她遇到了南下转业干部陈常永,彼此敬慕,相爱成婚。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从上饶地区公路总段搞行政工作,调入景德镇中心汽车运输站; 1957年8月调入上饶汽车修理厂,19593月调江西蛋品厂,19623月调万年县委学校任办公室主任,19654月调东乡总工会,后因为工作成绩卓越,又任东乡县广播站站长。1976年4月调余干县机械局任秘书。


   

   频繁的工作调动,让邹阿姨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了锻炼,工作能力迅速提高。1981年1月,邹阿姨调入余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,任侨务秘书并兼管县政府国徽公章,这是组织上对她的信任。她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。在兼任政府妇女主任时,曾荣获上饶地区“三八红旗手”,并被派往北京学习。19832月,邹阿姨任余干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。19965月退休。


   

   邹阿姨的爱人陈常永是山东人,参加过抗日,1947年在四平战役中,身负重伤,一只胳膊被打断,眼、耳被炮火震得大出血。新中国成立后,被115师评为人民功臣。19494月他随军南下至江西,后来又调往上饶广丰县剿匪。1984年离休前,他任余干县政协副主席。因为长期战斗严重伤害了他的身体,离休之后,他身患肺气肿,完全靠输氧维持生命。198610月去世,终年60岁。


    

   回顾人生历程,恍然如昨。转眼之间,邹阿姨已是八旬老人。作为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家庭,她的子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,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。为了追述往事,当过县政府秘书的邹阿姨提起笔来,写了一本《家史追忆》,于2016年出版。



  

   提起在余干老年公寓的生活,邹阿姨竖起大拇指。她说,在这里生活非常方便舒适,老年公寓处处设身处地的为老人着想,吃住都有人照顾,护工还24小时陪伴,让人有一种比家还好的感觉,充分体现了老年公寓工作人员的较高素养和人文关怀。她说:“在这里,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里的温暖、舒适,感觉到了幸福的晚年生活。这里不仅有良好的设施、条件和环境,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模式,而且更有一个致力于养老事业的优秀团队,他们用人间大爱构筑了余干老年公寓这一方幸福的乐土,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像夕阳一样的绚丽多彩!”


Copyright ©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方达实业余干老年公寓 备案号:赣ICP备17013902号

赣公网安备 3611270200001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