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余干老年公寓,有一位83岁的汤云南伯伯,他精神矍铄,腿脚轻便,看起来根本不像一个年愈八旬的老人。他戴着一幅近视镜,风度儒雅,经常阅读书籍报刊,有典型的知识分子特点。同时,汤伯伯还多才多艺,是老年文化活动的活跃分子,吹拉弹唱,样样在行。
汤云南伯伯是今年5月起入住余干老年公寓的。听说他以前是国防工业科研所的科研人员,带着对他好奇和钦佩,近日,小编来到他居住的12号楼C栋226房间采访了他。
汤云南,1938年11月生,是余干三塘管枥合水村人。他4岁时,日本侵略者占领余干,杀死了他父亲,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。他从小喜爱学习,成绩较好,在1959年考入江西大学物理专业。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防科委第十一所工作,从事国防科研工作。后来由中科院邮电科学院、解放军通讯兵部各抽出一个研究室,成立国防科工委第22所,因备战要求,22所由北京迁到河南新乡原省军区旧址办公。从此,汤云南在这里从事科技研究,一待就是30多年。
汤云南开始是从事国防科技工作,曾参与一些国防现代化武器相关的课题研究。后来,为响应国家军工转民用的号召,1984年汤云南去海南,在海南岛与同事共建海马电子电脑厂,任总工程师,4年后又回到河南科工委22所。
1988年以后,科工委22所与石油部合作,组织科技人员,对石油开采技术进行攻关。汤云南参与“数控测井仪”的研制。这是一种在石油勘探钻井时,对井下岩层石油矿藏进行探测的仪器。当时国外这种先进仪器非常昂贵,每台动辄千万元。汤云南参与了国内“数控测井仪”研制工作,任课题组长、总体设计师。为了早日研制出国产的“数控测井仪”,汤云南废寝忘食,日夜研究,并随石油勘探队伍,跑遍全国,风餐露宿,不知吃了多少苦,经过无数次优化改进。经过3年多的攻关,“数控测井仪”终于定型,同样的功能,但价格比国外低十几倍,每台不到百万元。这种“数控测井仪”后来在工业部获得“科技进步奖”。不到几年时间,这种国产“数控测井仪”很快占领了国内80%以上的市场。
1999年,汤云南到了退休年龄。组织上希望他能再发挥余热,再搞几年科技。但汤云南感觉这么多年来,为了科研工作,身体严重透支,决定还是退下来休息。采访时,汤伯伯告诉小编,他之所以有这个决定,还有其他两个原因。一是自己是家族里的七代单传,祖父25岁去世,父亲26岁去世,希望到自己这里,颐养天年,能活得长一些;二是退下来之后,可以多陪伴一下爱人。
汤云南的爱人叫江玉娇。1959年,就是汤云南考入江西大学的那一年,他与江玉娇结婚。江玉娇是余干农村女孩子,又是家里老大,没读过书。虽然他们结婚很早,但直到1980年前,他们一直两地分居,4个子女先后在余干农村出生,可想而知,江玉娇为了这个家庭,付出了多大的辛劳。等到4个子女先后成年,1980年,江玉娇终于将户口迁到了河南,与汤云南一起生活了。如今,他们的4个子女都已成才,都是大学生。大儿子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,在华为公司工作;大女儿在广东电网供电部门工作;二女儿在安徽建筑设计院工作;三女儿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,在电视台当主持人。
汤伯伯是今年5月起来余干老年公寓入住的。因县城东街拆迁,家里的老房屋被拆,回余干没有住所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听人说余干建了一所很不错的老年公寓,就过来看了下,感觉很不错,试住了一个月,汤伯伯与爱人都感觉满意。汤伯伯说,自己走南闯北跑了大半个中国,像余干老年公寓这样好的养老环境,真的不多见。与爱人一合计,反正余干老家的房屋被拆了,干脆就住到余干老年公寓来,这也算是落叶归根吧!汤伯伯自己作了一幅对联:
年轻从军,别母离妻爱国心
古稀返乡,落叶归根故乡情
谈到养生经验,汤伯伯说,养生,最主要是要心态好,乐观。汤伯伯一生虽然大部分时间从事科研工作,但他爱好广泛,喜欢运动,曾是蓝球、排球、乒乓球选手,又喜欢文艺,吹拉弹唱,样样都会。
采访结束时,汤伯伯由衷地说:以前中国科技落后,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努力,现在看见国家这么强大,科技这么发达,感到由衷的高兴。自己能为国家的科研事业作贡献,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。自己也没想到能活到80多岁,如今身体还不错,如果早知道,当年一定要为国家多贡献几年再退休!
赣公网安备 3611270200001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