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老了,怕摔。”在生活中,我们可能经常会听见老一辈的人这样念叨着。
老年人可能会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发生骨折,并伴随其他的病症。虽然我们不能阻止生、老、病、死但有些疾病我们是可以科学预防的就比如:骨质疏松。
据了解,骨质疏松的病人很多,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百分之三十,女性则高达百分之五十(特别是绝经期妇女)。这类病人往往一开始没有明显症状,发生明显症状的时候,骨质疏松已经很严重了。
所以,我们平时就要关注骨健康,提前预防,及时发现。如果病人有相关症状如:怕冷、抽筋、身高缩短等加上饮酒、吸烟等危险因素,或者长期接触激素(呼吸科病人吸入激素、皮肤科外擦激素等),以及绝经后的女性,都应该定期做骨质疏松筛查。
骨质疏松筛查首选《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》初筛,根据初筛结果选用骨密度测试、X片、骨代谢指标等做进一步检查。
说到骨质疏松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补钙但补钙产品多种多样 我们又该如何去选择呢?
钙制剂按来源分为天然钙剂和人工合成钙剂,而人工钙剂主要分为两种:无机钙(碳酸钙、磷酸钙、氧化钙等)和有机钙(柠檬酸钙、葡萄糖酸钙、醋酸钙等)。在这些钙中,他们的含钙量是不一样的:碳酸钙含钙量最高(40%)>醋酸钙(25.34%)>乳酸钙(13%)>葡萄糖酸钙(9.3%)>柠檬酸钙(8%)。但是含钙量高的却不一定适合你。
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?
1.疼痛
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,以腰背痛多见,占疼痛患者中的70%~80%。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,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,直立时后伸或久立、久坐时疼痛加剧,弯腰、咳嗽、大便用力时加重。一般骨量丢失12%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。老年骨质疏松症时,椎体压缩变形,脊柱前屈,肌肉疲劳甚至痉挛,产生疼痛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,亦可产生急性疼痛,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。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、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、肋间神经痛、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。若压迫脊髓、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、直肠功能。
2.身长缩短、驼背
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,尤其第11、12胸椎及第3腰椎,负荷量更大,容易压缩变形,使脊椎前倾,形成驼背,随着年龄增长,骨质疏松加重,驼背曲度加大,老年人骨质疏松时,椎体压缩,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,身长平均缩短3~6厘米。
3.骨折
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。
如何通过饮食预防骨质疏松?
1.适量补充蛋白质
骨基质是由胶原蛋白构成,不足可致骨强度降低,绍兴地区老年人普遍有素食现象,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。推荐量:健康成人1g/(kg·d),老年人可达1.2~1.5g/(kg·d)。
2.加强补钙。
钙的推荐量:60岁以上的老人应摄入1000~1500mg/d。通过食补补钙经济安全又科学。牛奶是食物中最理想的钙磷来源,每100ml牛奶中约含100mg钙,且吸收率高。乳糖不耐受者建议摄入酸奶。豆制品不仅含钙量高,且价格便宜,能补充优质蛋白、卵磷脂、亚油酸,可以防治骨质疏松。一些水产品如虾、海带、紫菜、海鱼等,坚果类如榛子、松子、山核桃、花生仁等,深绿色蔬菜如茴香、萝卜缨、荠菜、油菜、雪里蕻、香菜等含钙量也很高。
3.合适的钙磷比与低钠饮食。
磷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骨基质合成和骨矿物质沉积,1~1.5g/d的磷摄入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减慢骨钙丢失。低磷会刺激肾脏合成1,25-(OH)2-D3,骨吸收增加;而高磷会致钙排泄增加,加重骨质疏松危险性。同时应注意减少钠的摄入,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g以内。
4.丰富的维生素D。
维生素D促进肠道内钙磷的吸收,通过成骨细胞中受体基因的调控,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,刺激生长因子和细胞激动素的合成,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。来源:一是日光照射,胳膊和腿全裸露在阳光下,5-10分钟/次,2-3次/周;手、胳膊和脸部暴露在阳光下,10分钟/次,2-3次/周。二是膳食补充:海水鱼、肝、蛋黄及鱼肝油制剂。维生素D推荐量:400~800IU/d。
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严重,骨质疏松正成为威胁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,医生提醒,如果您有以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,需要注意加强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意识,一旦身体出现了问题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、规范治疗。
首慈 ·乐康养护院每日三餐由专业餐饮团队合力配餐,聘请专业厨师定制适老化菜品,餐点以口感适老、营养均衡、美味可口为基础。每天为老人提供符合长者身体状况的营养餐点。如果老人患有糖尿病/高血压/痛风等对饮食有特殊要求的疾病。营养配餐师给患该类疾病的长者提供特殊餐饮,保证健康饮食。
赣公网安备 36112702000010号